根据路透社5月4日消息,著名华人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正在建立一家初创公司。这家公司会利用类似人类对视觉数据的处理,使 AI 能够进行高级推理。这种AI算法使用的概念被称为“空间智能”。至于新公司的名字,还没有向外界披露。
一次创业便收获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它的创始人李飞飞不简单。
李飞飞是AI领域的先驱性人物,她专攻的领域是计算机视觉和认知神经科学,也是计算机领域的华人女科学家。目前,李飞飞身兼多个重磅头衔,FH体育包括斯坦福大学首位红杉讲席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ImageNet的首席科学家和首席研究员;斯坦福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AI4ALL联合创始等。
更重要的是,李飞飞一直被称为“AI 教母”,与图灵的三大“AI教父”并驾齐驱。
她1976年出生在国内,16岁那年跟随父母去了美国。李飞飞的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尽管如此,“如何在美国生存下去”依然是这个家庭在那几年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几经周折,父母将李飞飞送入美国一所中等中学。
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李飞飞便精通了英语,从小就在理科上极具天赋的她的学校成绩也十分优异。最终,她选择了提供全额奖学金的普林斯顿大学。
进入大学后的李飞飞逐渐开始找到人生的高光时刻。纵使每天都要打工和学习,纵使每天只睡4个小时,却依旧在学业上稳扎稳打,排位靠前。1999年,李飞飞凭借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就在大家忙不迭找工作的时候,李飞飞已经收到了10几家顶尖企业的邀请,年薪10万美元起步。要知道,1999年的10万美元可不是个小数目。
几年之后李飞飞进修了博士,由此开启了她和AI 技术之间的渊源。她成为加州大学人工智能和计算神经科学方向的博士,开始了针对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
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其冷门的学科。纵使计算机在彼时已经历经了多个年头,但计算机能够识别出的图像也就不超过20个。在当时,很多人不看好李飞飞,甚至认为她一定是疯了。因为这样的冷门专业不仅不能够有效帮助其事业更进一步,甚至难以拿到必要的技术支持资金。
李飞飞交出的硬核成绩单:21800个类别,超1400万图像,如今全球最大图像识别数据库...
从2007年开始,李飞飞便带领团队进行图文识别测试,下载将近10亿幅图片,并通过与亚马逊合作,雇佣5万人对这10亿张图片进行排序打包贴标签。FH体育短短两年时间,由李飞飞团队管理的ImageNet 数据库便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其内容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均属上乘。
值得一提的是,ImageNet上的照片容量堪称海量,其中包含1500万张照片,20000多种物品。李飞飞的研究无疑是令业界震动的,因为她做出的数据是相当厉害的。更重要的是,除去容纳上千张图片之外,该数据库是免费的。这也就意味着,全球所有致力于研发计算机视觉识别的团队,都可以从这个数据库当中,测试自家算法的准确度。ImageNet的大规模图像数据集在AI领域名声大噪。FH体育该数据集帮助开创了新一代能可靠识别物体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也是ChatGPT底层技术之一。
与此同时,李飞飞同样可以借助各家计算机团队测试,从而互惠互利。光是举办的ImageNet挑战赛就将容错率从28 %降低到3.6 %,比人眼识别的错误率5.1 %还要低。而这前后,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
截至目前,ImageNet图像识别数据库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图像识别数据库,包含21800个类别,超过1400万张图像。
翻开履历,会发现李飞飞曾在2016年11月加入谷歌,担任谷歌云AI/ML首席科学家;在2018年9月返回斯坦福任教FH体育。
就在上个月,李飞飞在温哥华TED大会演讲中表示,最前沿的 AI 研究涉及一种算法,这种算法可以合理地推断出图像和文字在三维环境中的样子,并根据这些预测采取行动,这种算法使用的概念叫做“空间智能”。李飞飞表示:“在空间智能的驱动下,大自然创造了这种看与做的良性循环。我们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正试图教计算机如何在三维世界中行动,例如,利用大型语言模型让机械臂执行任务,如根据口头指令开门和制作三明治。”
而这个“空间智能”,恰恰是李飞飞首次创业的主题。根据报道,这家公司已在近期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硅谷风险投资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a16z),加拿大基金Radical Ventures。
目前,李飞飞在斯坦福大学的个人资料显示,“从 2024 年初到 2025 年底,她将部分休假”。从今年1月开始,李飞飞在 LinkedIn 上将自己目前的工作列为“新手”和“新事物”。这说明李飞飞已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创业公司上面。
李飞飞曾对美国 AI 研究方面的资金缺口表示遗憾,她曾呼吁美国政府以“登月心态”投资该技术的科学应用和研究它的风险。她甚至还在演讲中直接喊话拜登说,让其“赶紧投钱弄个全国性的算力和数据集的‘大仓库’”。
李飞飞的发声,完全是为整个学术圈扛起了大旗,旨在为美国大学的AI研究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人才。要知道,即便是全美最有钱的那一批大学,也远远比不上Meta,谷歌,微软这种科技大厂。这类大厂每年在AI领域的花费高达几十亿美元,这就仿佛与高校之间拉开了一道天堑。
一方面是资源充足的私营部门,另一方面是学术界和政府实验室,想必AI教母已经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