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栏目:FH体育 发布时间:2024-05-06
 区域阻滞是一项传统的麻醉技术,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随着神经刺激仪和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使其成功率大幅提高;同时,也使得新的阻滞技术不断涌现。由于具有镇痛效果好,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对脏器功能影响小等诸多优点,本技术在日间手术、多模式镇痛、平衡麻醉及加速术后康复(ERAS)中的重要作用备受关注。2020年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麻醉科发布了《超声引

  区域阻滞是一项传统的麻醉技术,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随着神经刺激仪和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使其成功率大幅提高;同时,也使得新的阻滞技术不断涌现。由于具有镇痛效果好,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对脏器功能影响小等诸多优点,本技术在日间手术、多模式镇痛、平衡麻醉及加速术后康复(ERAS)中的重要作用备受关注。2020年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麻醉科发布了《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第一版),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使科室新进住院医师、住培医师、进修医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操作能力及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为进一步帮助年轻医师更好、更快地掌握这门技术,提高区域阻滞的成功率与安全性,结合反馈意见、神经阻滞技术规范及实践经验,对以上版本进行修订,使之更简捷、有效,便于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家麻醉超声图像库的建设,也迫切需要对现有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图像采集工作制定一个全国的标准与规范,便于后期海量图片的收集与标识,以及后期的麻醉超声图像智能识别系列研发工作。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俞卫锋教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超声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朱涛教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区域麻醉学组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王爱忠教授,中国医促会区域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江伟教授等多位神经阻滞领域资深专家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上海六院临港院区麻醉科现向全国同仁分享《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第二版),期待大家批评斧正,共同提高,推动我国区域阻滞技术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提出的“从麻醉大国到麻醉强国”的宏伟目标。

  横轴股神经阻滞探头放置位置及。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B,探头放置位置及。绿色方框代表探头放置位置;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1)

  横轴股神经的超声定位。A,横轴股神经横断面解剖;B,横轴股神经横断面MRI图;C,横轴股神经的超声声像图。白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针路径;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

  股神经快速探寻技术:把探头置于腹股沟横纹內1/3处。超声下可见搏动的股动脉和静脉,以及浅层高回声的阔筋膜和髂筋膜声像。在股动脉的外侧可显示中低回声的髂腰肌声像。股动脉的外侧、髂腰肌的浅层,阔筋膜和髂筋膜的深层可显示高回声的梭形或蜂窝状的股神经横轴声像。

  超声图像显示直接和间接目标内容:股动静脉、阔筋膜、髂筋膜、髂腰肌、股神经。

  肌间沟臂丛超声定位探头放置位置及。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前面观);B,后路肌间沟臂丛阻滞及探头放置位置;C,前路肌间沟臂丛阻滞及探头放置位置。绿色立体方框代表探头位置和扫射方向;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FH体育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2)

  肌间沟臂丛的超声定位。A,肌间沟臂丛横断面解剖定位;B,肌间沟臂丛矢状面MRI定位;C,肌间沟臂丛超声定位。绿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针路径;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

  肌间沟臂丛快速识别技术:把探头置于颈部中央环状软骨水平,由内向外水平移动探头,依次可见气管、甲状腺、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等声像,臂丛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超声下呈圆形或卵圆形声像,串珠样分布。

  腋路臂丛阻滞探头放置位置及。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前面观);B,探头放置位置及。绿色立体方框为探头示意图及扫射方向;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3)

  腋路臂丛的定位。A,腋路臂丛的横断面解剖图;B,腋路臂丛的横断面MRI图;C,腋路臂丛的超声图。绿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方向;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

  腋路臂丛快速识别技术:把探头置于腋窝外侧、胸大肌于肱骨的止点水平,与肱骨垂直。向肱骨近端或远端微调探头,清晰显示腋动脉、腋静脉、肱二头肌等声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位于腋动脉鞘内,分别位于动脉的深部、前侧和后侧,呈圆形或蜂窝状声像。

  超声图像显示直接和间接目标内容:肱二头肌、腋动脉、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

  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探头放置位置及。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B,探头放置位置及。绿色方框代表探头位置;红色圆球代表探头mark点。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4)

  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坐骨神经的超声定位。A,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坐骨神经的横断面解剖图;B,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坐骨神经的横断面MRI图;C,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坐骨神经的横断面超声图。白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针路径;红色圆球代表探头mark点。

  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坐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首先体表定位出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并在两者之间画一连线。把探头放置于该线上。调整探头,超声下可显示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和臀大肌声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臀大肌的深部即为臀下间隙,其内可探寻到搏动的臀下动脉。可使用彩色多普勒予以鉴别。坐骨神经位于臀下动脉的外侧、臀下间隙内,常呈梭形或三角形声像。

  超声图像显示直接和间接目标内容:臀大肌、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坐骨神经。

  臀下超声引导横断面坐骨神经阻滞探头放置位置及。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B,探头放置位置及。绿色方框代表探头位置;红色圆球代表探头mark点。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5)

  臀下横断面坐骨神经超声定位。A,臀下坐骨神经的横断面解剖图;B,臀下坐骨神经的横断面MRI图;C,臀下坐骨神经的横断面超声图。白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方向;红色圆球代表探头mark点。

  臀下横断面坐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把探头横置于臀下横纹处,探头与股骨垂直。超声下可见半腱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声像。在股二头肌的深部可探寻到坐骨神经横断面声像,呈梭形或椭圆形。

  超声引导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横断面)探头放置位置及。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B,探头放置位置及。绿色方框代表探头放置位置;红色圆球代表探头mark点。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6)

  前路坐骨神经横断面超声定位。A,前路坐骨神经的横断面解剖图;B,前路坐骨神经的横断面MRI图;C,前路坐骨神经的横断面超声图。白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方向;红色圆球代表探头mark点。

  前路坐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把探头横置于大腿前内侧、腹股沟横纹远端5-8 cm处,即股骨小转子水平,使其与股骨垂直。调整探头,超声下可见缝匠肌、股骨、股动静脉、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等声像。在股骨的内后侧,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的深部,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外侧可见梭形或椭圆形的坐骨神经横断面声像。

  超声图像显示直接和间接目标内容:股骨、股动脉、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缝匠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坐骨神经。

  腘窝部超声引导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探头放置位置及。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B,探头放置位置及。绿色方框代表探头放置位置;红色圆球代表探头mark点。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7)

  腘窝部后侧入路坐骨神经的定位。A,腘窝部坐骨神经的横断面解剖图;B,腘窝部坐骨神经的横断面MRI图;C,腘窝部坐骨神经的横断面超声图。白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方向;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

  腘窝部后侧入路坐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把探头横置于腘窝横纹近端5~6 cm处,使其与股骨垂直。调整探头可显示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腘静脉和腘动脉等声像。在股二头肌的深部,腘动静脉浅层可探寻到蜂窝状的坐骨神经声像,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沿坐骨神经向远端继续移动探头,可见坐骨神经分成内侧的胫神经和外侧的腓总神经

  超声图像显示直接和间接目标内容:股二头肌、半膜肌、股骨、腘动静脉、坐骨神经(未分叉)或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已分叉)。

  骶旁入路超声引导短轴骶丛阻滞探头放置位置及。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B,探头起始位置(髂后上棘水平);C,探头目标位置(坐骨大孔水平)。绿色方框代表探头放置位置;红色圆球代表探头mark点。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8)

  骶旁入路短轴骶丛定位目标位置(坐骨大孔水平)。A,坐骨大孔水平骶丛横断面解剖图;B,坐骨大孔水平骶丛横断面MRI图;C,坐骨大孔水平骶丛横断面超声图。白色虚线箭头代表进针路径;红色圆球代表探头mark点。

  骶旁入路短轴骶丛快速识别技术:首先在坐骨结节和髂后上棘之间画一连线。常规消毒后把探头横置于髂后上棘外侧,探头与脊柱垂直。超声下可显示连续的、斜坡状的、高回声的髂骨声像。探头沿上述连线向尾侧移动,直至连续的髂骨声像中断。超声下可显示外侧的坐骨和内侧的骶骨声像,坐骨和骶骨之间的间隙即是坐骨大孔。坐骨大孔的浅层由浅到深依次是臀大肌和梨状肌声像,梨状肌的深部、坐骨大孔处可显示高回声的骶丛声像。

  髂前上棘水平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探头放置位置及。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B,探头放置位置及。绿色方框代表探头放置位置;红色圆球代表探头mark点。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9)

  髂前上棘水平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的超声定位及阻滞示意图。A,髂前上棘水平的斜矢状面CT图及阻滞示意图;B,髂前上棘水平斜矢状面超声声像图;C,髂前上棘水平斜矢状面彩色多普勒图。白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针路径;红色圆球为mark点;白色方框内代表CT定位切面示意图。

  髂前上棘水平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快速识别技术:把探头放置于髂前上棘与脐之间的连线cm处,探头与皮肤垂直。超声下由浅至深依次可显示中低回声的腹外斜肌(或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声像。在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间隙可探寻到搏动的旋髂深动脉的分支,可采用彩色多普勒予以鉴别。在旋髂深动静脉的附近可显示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声像,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超声图像显示直接和间接目标内容:腹外斜肌肌腱、腹内斜肌、腹横肌、髂腰肌、髂骨、旋髂深动脉分支、腹横肌平面。

  外侧超声引导横断面腹横肌平面阻滞探头放置位置及。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B,探头放置位置及(平卧位);C,探头放置位置及(侧卧位)。绿色方框代表探头放置位置;红色圆球代表探头mark点。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10)

  外侧横断面腹横肌平面的超声定位及阻滞示意图。A,外侧腹横肌平面的横断面尸体图和阻滞示意图;B,外侧腹横肌平面的横断面CT图及阻滞示意图;C,外侧腹横肌平面的横断面超声声像图。白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针路径;红色圆球为mark点。

  外侧横断面腹横肌平面快速识别技术:把探头横置于髂嵴上缘与第12肋之间腋前线上,探头与腋前线垂直。调整探头由浅至深依次可清晰显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声像,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间隙即为腹横肌平面。

  超声图像显示直接和间接目标内容: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膜、腹横肌平面。

  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B,探头放置位置及。绿色方框代表探头位置;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11)

  脊柱旁矢状面腰丛的超声定位及阻滞示意图。A,腰丛矢状面MRI定位及阻滞示意图;B,腰丛矢状面CT定位及阻滞示意图;C,腰丛矢状面解剖定位及阻滞示意图;D,腰丛矢状面超声定位。白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针路径;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

  脊柱旁矢状面腰丛快速识别技术:根据手术和疼痛部位定位出目标阻滞节段后。探头放置于脊椎旁0.5~1厘米处,超声下可见柱状的、高回声的横突声像。上下位横突之间可见中高回声横突间韧带声像,横突及横突间韧带浅层可见中低回声的竖脊肌声像,深部可见中低回声的腰大肌声像。横突及横突间韧带深部约1~2 cm处、腰大肌间隙内可显示中高回声的腰丛声像。

  超声图像显示直接和间接目标内容:竖脊肌、腰大肌、上位和下位横突、横突间韧带、腰丛或横突间韧带深部1~2厘米处腰大肌间隙。

  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B,探头放置位置及。绿色方框代表探头位置;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12)

  脊柱旁横断面腰丛的超声定位及阻滞示意图(横突间平面)。A,横断面腰丛的MRI图及阻滞示意图;B,横断面腰丛的CT图及阻滞示意图;C,横断面腰丛的解剖图及阻滞示意图;D,横断面腰丛的超声声像图。白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路径;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

  脊柱旁横断面腰丛快速识别技术:矢状面定位出目标节段横突后,旋转探头90度。可显示高回声的棘突、关节突或椎板、横突声像,超声下呈阶梯状。向头侧或尾侧移动探头直至横突消失,可显示高回声的棘突、关节突或椎板声像,关节突的外侧为中高回声的横突间韧带声像。横突间韧带的浅层为中低回声的竖脊肌声像,深层为中低回声的腰大肌声像。横突间韧带的深部约1~2 cm处、腰大肌间隙内可见中高回声、蜂窝状的腰丛声像。

  超声图像显示直接和间接目标内容:棘突、椎板、有或无关节突、竖脊肌、腰大肌、横突间韧带、腰丛或横突间韧带深部1~2厘米处腰大肌间隙。

  A,探头放置位置示意图;B,探头放置位置及。绿色方框代表探头放置位置;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1,横突间平面;2,横突平面。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13)

  横突间平面侧方横断面腰丛的定位及阻滞示意图。A,侧方腰丛的横断面MRI图及阻滞示意图;B,侧方腰丛的横断面CT图及阻滞示意图;C,侧方腰丛的横断面解剖图及阻滞示意图;D,侧方腰丛的横断面超声图。白色虚线箭头代表穿刺路径;红色圆球为探头mark点。1,脊柱旁入路;2,后侧入路;3,前侧入路。

  横突间平面侧方横断面腰丛快速识别技术:把探头横置于腹外侧部、腋后线附近,髂嵴与肋缘之间。超声下可见高回声的、拇指状的横突声像。向尾侧或头侧移动探头直至横突消失。或者,首先定位出旁正中腰丛,继续向外侧移动探头至腋后线附近。超声下可显示锥体、横突间韧带、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等声像。横突间韧带的前侧、腰大肌间隙内中高回声声像即为腰丛。

  超声图像显示直接和间接目标内容:椎体、竖脊肌、腰大肌、腰方肌、横突间韧带、腰丛或横突间韧带前侧1~2厘米处腰大肌间隙。

  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行政副主任,临港院区麻醉/疼痛科行政主任,临港麻醉重症党支部书记。20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Romond C. Koehler教授指导下开展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任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超声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医师分会委员兼工作秘书,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超声分会常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创新与推广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麻醉专委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麻醉与疼痛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孕产妇与儿童创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课题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名,发表SCI论文18篇,总影响因子大于100,主(参)编著作5部。入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优秀青年麻醉人才计划,多次受邀在欧洲麻醉年会、美国麻醉年会进行大会发言。2019年荣获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杰出基础研究奖”,2020 年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药杏林育才奖”,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通讯邮箱: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快速识别技术及超声图像采集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图1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麻醉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以及睡眠和麻醉机制研究。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IF=11.719)杂志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篇,在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IF=9.375)杂志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篇,在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 & Pain Medicine, Minerva Anestesiologica, BMC Anesthesiology等其他高水平杂志发表SCI论文12余篇。在国际上发明原创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二十余项,主编《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一部。2020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21年或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通讯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