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体育医疗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栏目:FH体育 发布时间:2023-09-02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重大任务。这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充分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重大任务。这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是保障人民享有幸福安康生活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既是解决好卫生健康领域主要矛盾的重大制度安排,又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保障人民健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建议》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更加重视健康质量。人民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予更高期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以健康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为核心,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突出人民健康目标,在财政投入上向健康领域倾斜,加快推进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立健全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人民健康的保障水平。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健康是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所在。健康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小健康”,展延到包括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环境质量等“大健康”范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健康活力和潜能,构建起健康领域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系统,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健康创造需求经济属性的进一步发挥。解除群众看病治病的后顾之忧,可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提升社会建设水平。健康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健康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文明向上、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的主要特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环境,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关注健康的社会氛围,从而更好促进社会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同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面建设健康中国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整体谋划和统一部署。一方面要强化责任担当,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要求,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另一方面要狠抓推动落实,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统筹协调政府、社会、行业和个人各方面力量,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

  坚持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人民群众的健康不仅是社会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要坚持走好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一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的路子。二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落实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服务。三要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公平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保障能力增强、医疗技术不断提高,逐步扩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范围,逐步提高服务标准。

  坚持卫生健康全民覆盖、共建共享。《建议》明确提出“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求。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突出解决好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全民行动的共建共享健康发展氛围,强化政府履行公共健康服务方面的职能,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健康促进工作,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公众参与全民健康路径,形成各主体协同、合作、良性互动的共建格局。

  坚持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习明确要求,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FH体育,加强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环境健康影响监测FH体育与评价,落实职业对健康影响评估政策,强化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监管政策,提升保障人民群众公共安全能力和水平。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议》提出,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断完善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援外工作机制,加强同“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合作,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等的研究和谈判,加快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FH体育,迫切需要创新卫生健康工作理念、系统观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不只是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职责。要在全社会加快树立大健康发展理念、大健康意识,形成大健康的环境氛围,推动大健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在工作中不能把健康仅仅理解为医疗卫生和看病治病,不能就卫生抓卫生、就健康抓健康,必须跳出卫生小圈子,以适应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

  树立系统观念。《建议》提出了“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原则。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建立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到改善健康环境、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提高群众健康预期寿命,再到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制度体系完善、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健康治理的完整系统。要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树立系统观念,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系统治理。

  加快转变卫生健康工作重心。过去以治病为中心,使得人们和社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有病治病上,带来了药价高企、用药过度等问题,社会反映强烈。与此同时,由于忽视疾病预防、降低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的作用,又产生了更多的疾病问题。要加快改变以治病为中心的旧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为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制度和能力保障。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居主导地位,其影响达到了60%。此次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果断、英明、及时的科学决策和快速行动,有效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其中很关键的两个做法就是引导人民群众在公共场合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这一健康工作方针的威力和成效。

  《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并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要围绕上述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把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细。

  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国务院于2019年6月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面实施15个重大专项行动。着眼于从源头上解决“不得病、少得病”问题,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等六大行动,对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干预,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普遍提升国民健康素养。针对妇幼群体、中小学学生、农民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实施妇幼健康促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促进等四大行动,切实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等五大行动,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提升重大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降低重大疾病死亡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议》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一是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推广远程医疗,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按照“权责清晰健康、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要求,加快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二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FH体育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完善筹资分担、调整机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异地就医结算。三是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推动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议》明确提出了“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要求。一是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龙头,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机构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体系。二是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持平战结合,将公共卫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总体部署,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三是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要扭转公立医院“重医轻防”的不良导向,切实强化公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能体系、机构设置和救治能力。四是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医防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切实改变“医防脱节”的问题。

  着力提升爱国卫生运动的整体效能。《建议》要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要创新新时代爱国卫生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实现爱国卫生运动的“四个转变”:一是工作内容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进一步丰富新时代爱国卫生工作内涵;二是工作方式从运动化向常态化转变,激发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内生动力;三是工作模式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提升爱国卫生工作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四是工作载体从评选国家卫生城市向创建健康城市提质升级转变,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在传承创新中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建议》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要遵循中医药规律,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开放,在开放中发展。要切实加大中医药古籍保护力度,充分开发珍贵的中医药古籍宝库,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到创新性发展。要完善中医药创新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健全中医药服务管理体系医疗。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将中医药纳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